Powered By Blogger

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

枯木怎逢春,世事俱苍朽

图片摄于花园路某居民区,属于危房改造。这才叫真正的残垣断壁。可惜热爱科学的闫乖不想讨论旧城改造,虽然凤凰古城对慈溪古城的承包事件引起广泛争议。我只想说说照片当中刺眼的房梁——木头。虽然你从科学松鼠会那里找不到相关的科学小品,但闫乖在这里科普一下,你会有别样的收获。

许多树木的寿命都在百年以上。杏树、柿树可以活一百多年。柑、橘、板栗能活到三百岁。杉树可活一千岁。南京的一株六朝松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,但是,它并不算老。曲阜的桧柏还是两千四百年前的老古董呢。台湾省阿里山的红桧,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这是我国目前活着的寿命最长的树。 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寿命要长得多。植物界的“老寿星”, 都出在木本植物里。一般的草本植物,通常寿命几个月到十几年。

当然啦,就算一棵树活到三千年高龄,树还是会死,树死掉就成了枯木。也有名贵的“枯木”,比如传说中的沉香,就算是一种浸在水中的特别品种,质硬,大多不沉于水。有特异香气,味微苦;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,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。沉香是供佛修持的最佳圣品,“本草纲目”记载沉香木具有强烈的抗菌效能、香气入脾、清神理气、补五脏、止咳化痰、暖胃温脾、通气定痛、能入药,是上等药材极品。

除了珍惜的,大多数枯木都是“朽木不可雕”,很没用的说。

由于枯木就是死了,所以我下面揭示一条极重要科学公理:“枯木怎么逢春,也终究是枯木。”有位著名创意界人士说过原话:“就当做路边一棵朽掉的枯木,再怎么逢春,也终究是现貌。”这段文字的出典尚不可考,可能是这句最有抒情式的真理的味道,俨然一句心灵鸡汤。科学都不光停留在理论,更有实践的证明在闪光。

最重要的是,推己及人,由表入里,这段结论可以延伸到人自己身上,古人早已充分认识出枯木对人类生活的指导。“故无因而至前,虽出随珠和璧,祗怨结而不见德;有人先游,则枯木朽株,树功而不忘”。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。甚至是《周公解梦》都有:“上山孕贵子山中农稼衣食丰枯木再发子孙”。(会断句不?)

“枯木”也可以作为人称指代。比如一个人在某一段路上跌倒过一次,摔得血肉模糊,通常就该引以为戒,怕怕井绳。但要是他在不久后仍然在同一处摔破同样的地方,他就是枯木一根了。相信他在别的领域同样会碰上类似的伤,他狗改不了吃那个啥,这就被称作“枯木再怎么逢春,也终究是枯木”。都说我闫乖语文功底好,是应用文体领域专家,所以本段所使用的议论方法到底是“打比方”还是“举实例”,有心人一看自明。

我想说的是,枯木也想逢春,哪怕仍然是枯木。

骇不存之地,犯属车之清尘,舆不及还辕,人不暇施巧,虽有乌获、逢蒙之技不能用,枯木朽枝尽为难矣。——《狱中上梁王书》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